在《三国杀》这款经典的卡牌游戏中,武将的强度一直是玩家热议的话题,有些武将因其强大的技能组合成为“神将”,而另一些则因设计缺陷或强度不足被戏称为“八废”,我们就来盘点一下《三国杀》中那些公认的“八废”武将,看看他们为何会被玩家“嫌弃”。
华雄:六血白板
作为早期扩展包中的武将,华雄的技能“耀武”看似能威慑对手,实则收益极低,对手可以选择是否让你回血或摸牌,而多数情况下,敌人宁愿让你回血也不愿让你摸牌,六点体力上限的华雄,本质上只是一个“白板”武将,缺乏主动性和威胁。

于吉:蛊惑人心,但没人信
于吉的技能“蛊惑”需要玩家通过心理博弈让对方猜牌,但实战中,对手往往会直接无视或拆穿,导致于吉的发挥极其不稳定,再加上自身脆弱的防御,于吉往往成为团队中的“拖油瓶”。
公孙瓒:马上无敌,下马白给
公孙瓒的“义从”技能让他在马上(装备区有马)时有一定优势,但一旦失去马匹,他就彻底沦为“白板”,这种高度依赖装备的设定让公孙瓒的发挥极其受限,尤其在快节奏的对局中难以生存。
夏侯渊:神速但乏力
夏侯渊的“神速”可以跳过阶段直接攻击,但代价是失去防御和后续回合的灵活性,在如今强将如云的环境下,夏侯渊的输出显得杯水车薪,且容易被反制。
张春华: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
张春华的“绝情”技能让她可以无视对手的防具,但代价是自己也无法使用桃回血,这种“自杀式”打法让她在持久战中极其吃亏,往往成为团队中的“突破口”。
周泰:不屈的沙包
周泰的“不屈”技能让他能在濒死时硬撑,但缺乏主动能力的他只能被动挨打,成为对手的“充电宝”,在团队战中,周泰的存在感极低,几乎无法对局势产生积极影响。
庞德:马术专精,技能鸡肋
庞德的“马术”让他自带-1马,但除此之外,他的“鞬出”技能(拼点获胜后弃对方一张牌)收益太低,难以对局势产生实质性影响,在强将横行的版本中,庞德的存在感几乎为零。
蔡文姬:悲歌难奏
蔡文姬的“悲歌”技能虽然有一定控场能力,但需要牺牲自己的手牌,且效果随机性太强,在快节奏的对局中,蔡文姬往往来不及发挥作用就被秒杀。
为何“八废”依然有人玩?
尽管这些武将强度堪忧,但仍有玩家出于情怀或娱乐性选择使用他们,毕竟,《三国杀》的魅力不仅在于胜负,更在于武将背后的历史故事和独特的游戏体验,或许,未来的版本调整会让这些“八废”武将焕发新生,但在此之前,他们依然是玩家口中调侃的对象。
(注:本文基于经典《三国杀》环境,部分武将在新版本或扩展包中可能有调整。)
